Preview

谢切诺夫学报

高级搜索
卷 11, 编号 4 (2020)
查看或下载完整的期次 PDF (Russian)

编者的话

BIOMEDICAL STATISTICS TUTORIAL

INTERNAL MEDICINE

15-22 4347
摘要

目的

在实际临床实践中评估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患者中使用Alirocumabum的疗效和安全性。

 

材料和方法

一项前瞻性,非对照研究研究了92例(61名男性;平均年龄59.8±9.6岁)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且未能达到目标脂质水平的患者。Alirocumabum的剂量为150 mg,每2周一次,皮下注射,持续3个月。主要终点是达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水平。此外,还评估了脂蛋白(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为了评估安全性,检查了肝试验,肌酐水平和血糖,已经研究了副作用。为了检验统计假设,使用了配对t检验和威尔克森符号秩检验。

 

结果

3个月后,治疗中观察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1.45 [0.99;2.14] vs 最初的3.00 mmol / l [2.17;3.81](p <0.0001);中位数下降幅度为–47%[–25;–65]; 40名(43%)患者达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水平。3个月后,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治疗时,其水平为1.36±0.41 vs最初的1.31±0.38 mmol / L(p <0.01)。在基线> 30 mg / dL的21例患者中重新测量了脂蛋白(a)的浓度:3个月后,统计学上显着降低。67 [46;  155] vs 85mg/dl[58; 187](p <0.001)。肝功能检查,肌酐和空腹血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没有记录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结论

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三个月后。 用Alirocumabum治疗后,观察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着下降,43%的患者达到了目标水平,脂蛋白(a)水平显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50-59 1711
摘要

目的

开发视直观评价工具"合并症患者量表",并通过在门诊实践中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患者进行动态随访来评估其有效性。

 

材料和方法

对农村地区1444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的过程中,分析了风险因素和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 在一项为期3个月的前瞻性比较研究中,对93名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评估,随机分为第1组,其中使用了量表(n=47)和对照组(第2组,n=46)。结果。 第1组在使用量表3个月后显示出治疗依从性的统计学显着增加:基线时81%vs57%(p<0.05);在第2组中类似指标为:61%vs54%(差异不显着)。 在第1组中,吸烟患者比例(39%对15%(p<0.05))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数量(23%对0%(p<0.05))显着下降;控制良好的动脉高血压患者数量从47%增加到87%(p<0.05)。 在第2组中观察到类似的动态,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在基线和3个月后,各组中没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恶化的患者比例相同。

 

结论

与标准患者管理相比,使用"合并症患者量表"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了17%,吸烟患者的比例减少了21%,在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增加了14%,实现目标血压指标的比率增加了26%

О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36-42 5922
摘要

摘要

先天性凝血因子VII缺乏症-指罕见的出血性素质,为此尚未制定出统一的怀孕和分娩管理方法。 文章介绍了4名患先天性凝血因子VII缺乏症的孕妇止血策略分析。

 

病例报告

所有患者均无或仅有最低程度出血性综合征病史。其中两名孕妇的凝血因子VII缺乏症是在怀孕期间确诊的。分娩期间通过给予重组活化的凝血因子VII(rFVIIa)进行止血(两阴例道分娩,两例剖宫产):对两名患者,按15-30gµg/kg的剂量单次给药,另一名按相同剂量间隔12小时两次给药,最后一名患者则给予传明酸。均未发现出血性或血栓性并发症。 怀孕期间的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因子VII缺乏症的严重程度不一致:在FVII活性<5%时,TEG参数显示血液高凝状态。

 

讨论

血浆中凝血因子VII活性水平与出血性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弱相关性。 凝血因子VII缺乏症患者的分娩方式应根据产科标准决定。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分娩开始时或在进行剖宫产之前,单次施用重组活化的凝血因子VII(rFVIIa)是足够的,剂量为15-30µg/kg。

60-71 18046
摘要

目标

确定手术治疗后子宫内膜样卵巢肿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的危险。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82例首次接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的患者,随访时间为30个月。19例患者复发(第一组),63例患者未诊断出复发(第二组)。评估术前数据(临床特征,CA-125水平),术中数据(腹膜液中细胞因子浓度,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术后治疗被评估为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了对两组进行比较,使用了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计算了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AUC ROC和阈值。

 

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复发率为23%。根据年龄,吸烟者比例,体重指数,妇科病史,产科状况和术后激素治疗,两者之间无差异。第一组的术前CA-125浓度高于第二组:62.5 U/ml [40.7; 112.3] vs 40.3 U/ml [20.3; 68.8],р< 0.05。在第一组中,手术期间腹膜液中 IL-6, IL-8, TNFα, IL-1β, IL-17, VEGF, MCP 1的浓度在统计学上明显较高。VEGF 0.875 (0.778–0.973) 和 IL-8 0.953 (0.896–1.009)的AUC ROC最高。对于VEGF,阈值为125.6 pg/ml,灵敏度为 100%,特异性为 71%,准确性为 79.8%。对于IL-8,阈值为128.78 pg/ml,灵敏度为 93%,特异性为 87.1%,准确性为 88.9%。在第一组中,记录了VEGF和CD34血管生成的标记物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较高表达值。CD34 — 0.844 (0.683–1.000)的AUC ROC 最高, 阈值为 2.5%,敏感性为 90%,特异性为 75%,准确性为 80.8%。

 

结论

手术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腹膜液中的VEGF和L-8水平以及胶囊中CD 34的表达。

ONCOLOGY

43-49 3430
摘要

摘要:来自透明细胞子宫癌的脑扩散是极为罕见的,并被抱以不好预测结果。

案例报告。讲述了一名55岁子宫腺癌患者癌扩散至小脑的病例。子宫癌T2N1M1,4期的诊断于2016年确定。进行了子宫摘除,淋巴结清理,放疗和化疗。在2018年,患者的神经出现症状。 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颅后窝有肿瘤。在其他器官和主要集中的区域没有运动。切除肿瘤。组织学:透明细胞子宫腺癌扩散至小脑。进行了放疗和化疗。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恶化了。未来,将记录对治疗的完全反应。

结论。我们的病例说明了一种罕见透明细胞子宫腺癌扩散。子宫腺癌的脑扩散没有特殊的放射学特征。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包括联合治疗,这可以增加预期寿命。对照检查时我们患者的预期寿命是29个月。



ISSN 2218-7332 (Print)
ISSN 2658-3348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