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ING IN MEDICINE
简介
提高乳腺癌筛查的诊断效果是肿瘤学和放射诊断学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有效解决一系列技术层面和诊断方面的问题。
目的
建立用于乳腺数字X线片分析的分割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临床有效性进行后续研究。
材料和方法
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以分析X射线乳腺摄影,并包括具有U-Net架构的分段神经网络,分类神经架构ResNet50,并使用梯度提升输出结果。 15486例X射线病例被用于训练,诊断准确性的评估以及所开发的分割模型的验证。 所有案例均在专门开发的软件环境LabelCMAITech中标记。 分割准确度由联合交叉口相似系数(IoU)确定,使用二元分类指标计算恶性概率。
结果
所开发的系统以基于神经网络架构的细分模型为代表。该模型允许以0.8176或更高的精度在网络的输出神经元的阈值上以0.1和0.15定位X线检查结果,这些检查结果在乳腺X线摄影研究中对确定乳腺癌迹象的可能性具有诊断价值:结构,局部结构变形,局部不对称及钙化。 当比较放射线医师的机器分割和图像标记结果时,发现该模型在确定结构,灶外钙化和腺内淋巴结的准确性方面不逊于医生。
结论
这项研究的结果允许我们将该模型看作放射线医师在筛查性乳腺X线摄影中的智能助手。
SURGERY
简介
术后腹疝发生率高(7-24%),因而该问题仍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
评价采用腹腔新入路方式预防术后腹疝的有效性,并同传统开腹术进行比较。
材料和方法
经腹部中线进入腹腔并切开脐和脐环的腹腔入路新方式根据我们发明的方法进行(该项创新已获得俄罗斯联邦专利注册)。 为进行结果分析,选择了134例患者,并将他们分为第1组(n = 67)和第2组,第1组采用了新腹腔入路方式,第2组则采用了传统的中线入路并从左侧绕开脐环(n = 67)。 评估患者的初始指标,及其术中和术后的特征。 术后随访时间为24个月。
结果
第1组和第2组按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伴随疾病存在可比性。 在第1组的79%的患者和第2组的67%的患者(差异不显著)的手术指征是腹腔脏器的恶性肿瘤。这两组在腹正中线开腹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缝合线的切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没有差异。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24个月的随访。 第1组的一名患者(1.5%)和第2组的5名患者(7.5%)在术后12至24个月内发生了腹疝。手术后。腹疝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Mantel-Cox测试,p = 0.100)。
结论
新的经腹正中线开腹术在腹腔脏器外科疾病择期手术中的运用降低了术后腹疝的发生率。
INTERNAL MEDICINE
简介
动脉高血压的存在会导致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在此过程中,血管因素起重要作用。
目的
研究动脉高血压失控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及其相关的血管因素。
材料和方式
研究对象为88例失控性高血压患者-第一组(年龄中位数60岁,男性占39%)和46例可控性高血压患者-第二组(年龄中位数59岁,男性占41%)。认知功能的评估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研究血管因素:内膜-中膜复合体的厚度,脉搏波的速度,微循环的指数和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浓度。为了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学生 t检验(Student's t-test )和曼-惠尼特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对这两组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第一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较低-24分[22;26],而第二
组-26分[25;27](p=0.002)。第一组的内膜复合物的厚度大于第二组(1.1[0.90;1.20]mm vs 1.0[0.80;1.10]mm,p=0.042)。第一组的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较高(0,73 ± 0,21 微摩尔/升 vs 0,65 ± 0,1 微摩尔/升, р = 0,02),第二组的微循环指数较高(30,6 [27,1; 34,4] . vs 22,8 [18,6; 26,1] ., р < 0,001)。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在第一组患者中,年龄,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以及微循环指数对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第二组则受年龄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结论
与控制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失控性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更明显,这与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的增加,微循环恶化,以及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浓度(ADMA)增加相关。
摘要
遗传性前置因素是家庭中兄弟姐妹克罗恩病(CD)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病例报告
在一个有6个子女的家庭中,有3个兄弟被诊断出克罗恩病:其中一个年龄为15岁,另外两个17岁。最为年长的哥哥克罗恩病表现为急性肠梗阻,回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排行第二的哥哥,其症状与阑尾浸润类似。上述两名兄弟均接受了回肠末端,盲肠和部分升结肠切除并进行了回肠上腹吻合术。最年幼的弟弟被诊断出克罗恩病但并不伴有肠狭窄及肠穿孔,,且发病缓慢,无并发症。在没有克罗恩病的兄弟姐妹中,有两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白癜风。
讨论:
发病年龄较年轻,回肠及大肠同时受损是家族型克罗恩病的相似特征; 而差异性特征在于,只有两个兄弟存在并发症并进行了外科手术。该病例报告特殊性在于,患克罗恩病的仅有男孩,且在这同一代兄弟姐妹中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О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简介
孕妇生殖因素对孕妇产前筛查中染色体异常(CA),子痫前症(PE),小于胎龄儿(SGA fetus),以及早产(PB)的风险指标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目的
研究孕妇生殖因素对产前筛查中使用的Astraia Obstetrics 模板评估的染色体异常(CA),子痫前症(PE),小于胎龄儿(SGA fetus),以及早产(PB)风险指标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在接受产前筛查的11841名孕妇中,有18.53%的患者的检查结果为高风险(频率在1:100甚至更高)。将高风险的患者单独分为几个组,染色体异常-69例,子痫前症(PE)-66例,小于胎龄儿(SGA fetus)-48例,早产-52例。通过按年龄分层随机分组的方式从低危患者组中选择208名进行对照。
结果
在生殖器外疾病中,所有高危组常见为:高血压(AH)I和II级-31–47%,对照组为4.8%(p <0.05),下肢静脉曲张(VVLE)-17-30%,对照组为5.3%(p<0.05),有卵巢肿瘤病史-12-33%,对照组为3%(p<0.05)。在发生染色体异常(CA),子痫前症(PE),小于胎龄儿(SGA fetus)的高危组中,子宫肌瘤和缺铁性贫血相较对照组更常见,分别为:10-41%,对照组为1%(p<0.05),和10-17%,对照组为3%(p<0.05)。有妊娠史的初产妇在染色体异常(CA)(33%)和早产(35%)的高风险组更常见,对照组为17%(p<0.05)。
结论
将所有研究结果与动脉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卵巢肿瘤病史之间建立关联。与对照组相比,在染色体异常(CA),子痫前症(PE),小于胎龄儿(SGA fetus)的高危亚组中,子宫肌瘤和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生率更高。
PATHOLOGICAL PHYSIOLOGY
摘要
淋巴管新生在肾损伤时肾实质炎症过程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调节淋巴管新生的细胞因子,因而是具有潜力的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生物标记物。
目的
利用新生鼠模拟实验,研究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的腹内高压(IAH)背景下VEGF-C在肾脏匀浆和血清中的浓度,并确定其与肾实质形态学变化的相互关系。
材料和方法
实验在50只新生实验白鼠进行。实验鼠分为5组,每组10只:第1组和第2组伴有轻度的腹内高压,持续时间分别为5天和10天。第3组和第4组有严重的腹内高压,持续时间分别为5天和10天。第5组为对照组。通过在膀胱测压法的控制下将无菌凡士林注射入腹腔至预定水平的腹内高压来对其进行模拟。VEGF-C含量通过酵素结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测量。使用徕卡DM2000显微镜对活检材料进行形态学研究并照相。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Wilcoxon以及单向方差分析ANOVA来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组的肾脏匀浆中的VEGF-C水平均升高(pc < 0.001); VEGF-C增加的程度取决于腹内高压的严重程度(p < 0,05),而不取决于腹内高压的持续时间。VEGF-C血清水平仅在第3组增加(pc = 0.011)。形态学上观察到水肿性变性:肾小管上皮的高度改变,间质性水肿增加重,肾小球的尿路扩张。肾实质形态变化的程度取决于腹内高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结论
在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各异的腹内高压背景下,实验白鼠的肾实质形态学变化与肾脏匀浆中的VEGF-C水平变化存在关联性。
CELL BIOLOGY, CYTOLOGY, HISTOLOGY
摘要
肾脏疾病是重要的医学问题。肾脏损伤伴有氧化应激,细胞死亡,毛细血管破坏,炎症和纤维化。间充质基质细胞(MSCs)通过产生各种调控分子(其中包括位于细胞外囊泡中的)影响修复再生过程,因此被看作是肾脏疾病细胞治疗的最有前景的资源。它们的肾脏保护作用已在不同的实验模型中显现出来,但临床试验结果尚不明确。 在受损的肾脏中的低存活率,潜在的免疫原性,致瘤性和促纤维化性使得间充质基质细胞的临床应用变得困难。 运用间充质基质细胞分泌物(来自条件培养基或细胞外囊泡)的无细胞治疗是利用这些细胞再生潜力的一个前景方向。然而,将间充质基质细胞及其分泌产物引入医学实践需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的促增殖作用的机制,改进培养方案并进行大量临床试验。
RETRACTION
ISSN 2658-3348 (Online)